现代仪器分析实验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时: 40)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适用于化学及相关专业的要求。课程共40学时,2学分,为科类基础课。主要讲授常用现代分析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仪器操作、样品处理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所涉及的仪器包括密闭微波消解仪、火焰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pH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非损伤测定仪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学习、了解大型复杂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流程;懂得什么仪器提供什么信息,或什么信息由什么仪器提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是在化学分析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化学分析实验是比较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才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的各种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所以,学生在学习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之前,必须具有化学分析实验或普通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即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实验化学》。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是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学好本课程将使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四、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
(一)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以线上资源作为主要预习内容,以学生分组预实验和课堂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和课堂演示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配套,分模块进行小组教学实验。
(二)考核形式
课程成绩由预实验成绩、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定而成。预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20%(包括:协助教师准备实验情况、仪器性能调试情况、协助教师指导班级实验情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40%(包括:课堂考勤、课中限时答题、课堂操作等);实验报告成绩占成绩比例为40%(包括:课前预习报告、课堂数据记录情况、课后数据处理及报告完成情况等)。
五、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内容
|
讲授学时
|
线上学时
|
备注
|
实验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锌的浓度
|
3
|
1
|
|
实验2 密闭微波消解-火焰光度法测定紫菜中的钾含量
|
3
|
|
|
附:密闭微波消解仪的使用
|
|
1
|
|
实验3 荧光光度计的使用
|
3
|
1
|
|
实验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片中KMnO4含量
|
3
|
1
|
|
实验5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苯甲酸的结构
|
3
|
1
|
|
实验6 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
3
|
1
|
|
实验7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
3
|
1
|
|
实验8 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自来水中K+、Na+、Ca2+、Mg2+浓度
|
3
|
|
|
附:pH计的使用
|
|
1
|
|
实验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使用
|
3
|
1
|
|
实验1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稻叶片多胺浓度
|
3
|
1
|
|
实验11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QQQ-MS)联用仪的使用
|
|
|
选做
|
实验12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仪的使用
|
|
|
选做
|
实验13 非损伤微测系统测定水稻根系钙离子流
|
|
|
选做
|
合计
|
30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