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微波技术

ISBN: 978-7-89510-221-7

主编 全绍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年12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几乎所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相关的工作和研究都需要“微波技术”课理论的支撑。雷达、通信、遥感、导航等无线系统是微波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尤其雷达和通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微波技术,手机就是典型的微波技术载体。



图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磁波

 

图2 微波技术课学习内容


    参考图1,无线通信系统的电磁波问题可分为三类:

    (1)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在近似无界空间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

    (2)构成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电路与系统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

    (3)发射和接收天线上的电磁波传播、转换、辐射问题。

    对应的课程分别为:

    (1)电磁场与电磁波;

    (2)微波技术;

    (3)天线。

    微波技术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进行巩固加深,对天线的学习进行入门导入。


    为此,我们设计的微波技术课学习内容如图2所示,共包括7章和微波技术实验,其中虚线所包围的第1章到第6章为核心内容。课程将主要围绕微波传输线和波导,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学习。

        0. 绪论:本章作为课程入口,介绍微波和微波技术的含义、为什么学习微波技术、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安排。

        1. 第1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学习与微波技术相关的电磁场、电磁波、电路基础知识,为学习微波技术打下基础。在第1章之后可以选择学习第2章或第3章。

        2. 第2章 传输线理论:基于分布参数微波电路理论,学习微波传输线的纵向功率传输问题,针对的主要传输线类型是平行双导线和同轴线。

        3. 第3章 波导理论:基于电磁场理论,学习微波传输线的横向电磁波模式场分布问题,针对的主要传输线类型有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

        4. 第4章 微波网络:学习多传输线连接的微波结等效为微波网络的方法、常用网络参量(散射参量、转移参量等)及网络性质。本章为波导理论和传输线理论的综合:将电磁波模式用微波等效电路表示,将单传输线扩展为多传输线。

        5. 第5章 微波元件:主要针对波导型传输线,学习常用的一端口、二端口、三端口、四端口微波元件原理。本章可以视为微波网络模型针对波导类型传输线的实际应用。

        6. 第6章 天线基础:天线是一种特殊的微波元件,本章将从传输线终端等效负载、转换器、辐射器等视角学习天线基础知识,介绍天线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参量。

        7. 第7章 微带传输线和天线:本章定位为课程出口,是全部微波技术基础理论针对微带类型传输线的实际应用,包括微带线、带状线、微带元件、微带天线等。

        8. 微波技术实验:主要用来辅助基础理论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包括微波测量线实验、网络分析仪实验、分体微波通信实验,实验频段覆盖常用的射频无线通信频段(30MHz-3GHz)以及典型的微波频段(中心频率为10GHz的X波段)。

    通过上述微波技术课学习,使学生对微波、射频、天线技术和基本原理有较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在电子信息类学科深造发展以及通信、雷达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要求。



版权信息

    微波技术

          全绍辉

       

    201812

    吴陈滨

   

    赵   莉

联系方式

010-58581468 

e-mailzhangjm2@hep.com.cn

 

赵莉

010-58581431

e-mailzhaoli@hep.com.cn

 

微波技术基础

作者:全绍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978-7-04-031599-8

课程大纲

/

教学视频内容

时长

(分钟)

1

绪论

0-1讲 什么是微波

9

0-2讲 什么是微波技术

2

0-3讲 微波技术发展历史

12

0-4讲 为什么要学习微波技术(一)

9

0-5讲 为什么要学习微波技术(二)

13

0-6讲 为什么要学习微波技术(三)

16

0-7讲 微波技术课定位和基本内容

11

0-8讲 微波技术课教学内容图示

4

1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

1-1讲 无界空间均匀平面波(一)

11

1-2讲 无界空间均匀平面波(二)

11

1-3讲 无界空间均匀平面波(三)

11

1-4讲 有界空间的平面波

11

1-5讲 时谐量的复数表示

14

1-6讲 瞬时量方程和复数量方程的转换

10

2.1 传输线理论基本概念

2-1讲 微波技术问题引入

9

2-2讲 微波传输线与直流低频导线比较

8

2-3讲 微波传输线定义和类型

4

2-4讲 长线和短线

7

2-5讲 集总参数和分布——以短线和长线为例

6

2.2 传输线方程及通解

2-6讲 长线微元dz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

5

2-7讲 传输线方程及解

5

2-8讲 端口条件

4

2-9讲 解的物理意义

5

2

2.3 传输线一次特征量

2-10讲 传输线一次特征量:分布参量

11

2.4 传输线二次特征量

2-11讲 传输线二次特征量:传播特性参量

14

2.5 工作状态参量

2-12讲 工作状态参量——反射系数

10

2-13讲 工作状态参量——输入阻抗和导纳

6

2-14讲 工作状态参量——驻波参量

5

2-15讲 例题

6

2.6 行波

2-16讲 行波

16

2.7 驻波

2-17讲 终端短路

13

2-18讲 终端开路

7

2-19讲 终端接纯电抗性负载

6

2.8 行驻波

2-20讲 行驻波

12

3

2.9 传输功率

2-21讲 功率

14

2-22讲 功率容量

4

2.10 传输线例题

2-23讲 传输线例题——已知终端负载求其他状态参量

6

2-24讲 传输线例题——已知驻波参量求其他状态参量

5

2-25讲 传输线例题——包含信号源的问题

12

2-26讲 传输线例题——多支节串联和并联问题

20

2-27讲 总结:包含波源的传输线工作状态参量和电压电流求解

8

2.11 史密斯圆图

2-28讲 归一化阻抗和导纳

14

2-29讲 等反射系数圆

7

2-30讲 阻抗圆图(一)

9

2-31讲 阻抗圆图(二)

17

2-32讲 导纳圆图

6

2-33讲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的转换

4

2-34讲 例题

9

4

2.12 圆图例题

2-35讲 圆图的应用

14

2-36讲 已知终端负载阻抗求其他状态参量

14

2-37讲 已知驻波参量求其他状态参量

7

2-38讲 阻抗和导纳的转换

6

2-39讲 已知输入阻抗求传输线长

12

2-40讲 负载和传输线的匹配

13

2.13 阻抗匹配

2-41讲 波源匹配和负载匹配(一)

13

2-42讲 波源匹配和负载匹配(二)

10

2-43讲 四分之一波长匹配器

5

2-44讲 单支节匹配器(一)

16

2-45讲 单支节匹配器(二)

8

2-46讲 双支节匹配器(一)

15

2-47讲 双支节匹配器(二)

9

2-48讲 三支节匹配器

3

5

3.1 基本概念和理论

3-1讲 电磁波类型及参量

24

3-2讲 波导理论

4

3-3讲 几种常用传输线比较

10

3-4讲 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

8

3.2 规则金属波导的一般解法

3-5讲 矢量场的横分离

6

3-6讲 纵向场法

17

3-7讲 横电波、横磁波、横电磁波

9

3-8讲 纵向场分量方程和边界条件

8

3.3 矩形波导

3-9 TM波(一)

10

3-10 TM波(二)

15

3-11 TE

8

3-12讲 波导模式和传播特性参量

4

3-13讲 矩形波导传输性质

8

6

3.4 矩形波导主模TE10模式

3-14讲 传播特性参量

5

3-15讲 场结构

10

3-16讲 管壁电流

11

3.5 矩形波导高次模式

3-17讲 矩形波导高次模

14

3.6 波导色散和色散波

3-18讲 波导色散和色散波

4

3.8 矩形波导功率传输和尺寸选择

3-19讲 传输功率

10

3-20讲 模式正交性

4

3-21讲 功率容量

3

3-22讲 衰减和损耗

11

3-23讲 波导尺寸选择

3

7

3.9 圆波导

3-24 TM波(一)

15

3-25 TM波(二)

12

3-26 TE

7

3-27讲 主要传输性质

5

3.10 圆波导的三种主要模式

3-28 TE11H11)模

15

3-29 TE01H01)模

11

3-30 TM01E01)模

7

3.11 同轴线

3-31讲 主模

12

3-32讲 高次模

15

3-33讲 尺寸选择

3

8

3.12 波导的激励和耦合

3-34讲 场的对称和反称

9

3-35讲 激励耦合装置和方法

15

4.1 微波等效电路关系

4-1讲 微波等效电路关系

10

4.2 均匀波导传输模式等效为双导线

4-2讲 等效的目的和原则

5

4-3讲 功率关系与等效电压、等效电流

4

4-4讲 阻抗的不确定性和等效特性阻抗

9

4-5讲 相位常数

1

4.3 不均匀区等效为网络

4-6讲 场量等效为电路量

11

4-7讲 阻抗参量和导纳参量

6

4-8讲 网络分类和网络性质

4

4-9讲 网络参量和分类

1

4-10讲 微波网络的特点

2

9

4.4 归一化参量

4-11讲 归一化参量

12

4.5 散射参量

4-12讲 散射参量和散射矩阵定义

3

4-13讲 散射参量物理意义

6

4-14讲 用散射参量描述网络性质

6

4-15讲 散射参量与阻抗、导纳参量的转换

3

4-16讲 参考面移动对散射参量的影响

11

4.6 二端口微波网络

4-17讲 阻抗参量

4

4-18讲 导纳参量

1

4-19讲 散射参量

4

4-20讲 二端口网络性质

4

4.7 用散射参量表示常用网络外特性参量

4-21讲 用散射参量表示常用网络外特性参量

11

4.8 二端口网络的组合

4-22讲 二端口网络的组合

2

4.9 转移参量

4-23讲 转移参量

13

10

4.10 基本电路单元

4-24讲 串联阻抗

11

4-25讲 并联导纳

2

4-26讲 不同特性阻抗的传输线直接连接

2

4-27讲 理想变压器

1

4-28讲 一段均匀传输线

3

4.11 无耗三端口网络性质

4-29讲 无耗三端口网络性质

15

4.12 无耗四端口网络性质

4-30讲 无耗四端口网络性质

7

4.13 微波网络例题

4-31讲 微波网络例题

6

5.1 一端口元件

5-1讲 一端口元件

13

5.2 二端口元件

5-2讲 连接元件

10

5-3讲 匹配元件

5

5-4讲 衰减器和相移元件

12

5-5讲 波型变换器

6

11

5.3 三端口元件

5-6 E-T分支

12

5-7 H-T分支

8

5.4 四端口元件

5-8讲 双T

7

5-9讲 魔T

12

5-10讲 定向耦合器

9

6章 天线基础

6-1讲 无线系统中的电磁与微波技术

3

6-2讲 天线基本结构

5

6-3讲 分析天线问题的视角

2

6-4讲 天线等效电路模型

7

6-5讲 天线作为辐射器:辐射场区划分

4

6-6讲 天线相位中心、方向图

4

6-7讲 天线极化

7

6-8讲 场和功率方向图以及主瓣、副瓣、零点

4

6-9讲 定向性、增益、有效口径、波束范围

7

6-10讲 天线参量汇总

3

6-11讲 天线实例:开口波导和角锥喇叭

8

12

7章 微带传输线和天线

7-1讲 微带传输线和天线概述

7-1-1 引言

6

7-1-2 微带线

11

7-1-3 带状线

4

7-1-4 耦合线

3

7-1-5 微带不连续性

3

7-1-6 微带元件

3

7-1-7 微带天线

3

7-2讲 特性阻抗和导带基片尺寸互求的图示法

8

7-3讲 微带线的损耗

16

7-4讲 微带线电磁仿真

6

微波技术开放实验(课程设计)

微波技术开放实验(课程设计)

2

13

微波测量线实验

E1-1 微波测量线实验系统介绍

5

E1-2 测量线晶体检波特性校准

7

E1-3 微波阻抗测量

7

E1-4 阻抗匹配技术

6

E1-5 金属销钉电纳测量

9

E1-6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测量

10

14

网络分析仪实验

E2-1 传输线阻抗变换和阻抗圆图

9

E2-2 阻抗圆图用作导纳圆图

4

E2-3 同轴电缆驻波、插损测量

9

E2-4 同轴电缆特性阻抗测量

5

E2-5 同轴电缆的时域故障定位检查

4

15

分体无线微波通信实验

E3-1 分体无线微波通信实验系统介绍

11

E3-2 天线极化

4

E3-3 天线阻抗匹配

2

E3-4 天线方向性

1

E3-5 电磁波透射

5

E3-6 电磁波反射

3

天线门

E4-1 “天线门”事件

4

E4-2 天线基本知识

6

E4-3 实验平台说明

2

E4-4 解析天线门

10